2025年10月13日,系主任贾曼莉带队人力资源专业、副系主任陈雅娟带队会计学专业,分别奔赴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职业学校和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为管理系教育实习拉开了帷幕。人力资源专业负责人黄河老师、李志华老师、李寅龙老师和王晓英老师也热情地加入到了教育实习工作的保驾护航中。学生感受到:“当我们第一次站在教室讲台上,望着台下学生们清澈的眼睛,才真正懂了’教育’ 二字的重量。”这段为期两周的实习,是同学们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蜕变的起点,每一张照片里的画面,都是孩子们成长的注脚。
校校融通: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前行
实习的起点,是那场“校校融通,共促成长”的见面会。坐在会议室里,听着实习学校的老师讲“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看着带队老师眼神里的期许,忽然觉得“实习”不是一个人的试炼,而是一场双向的托举。


初登讲台:在忐忑中叩响教育之门
“ 我们的第一堂班会,主题为‘什么是大学’。虽然提前熬了三个晚上打磨PPT,站在讲台上时还是忍不住手心出汗。当我指着屏幕上‘大学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关 ’这句话开口时,声音里的紧张连自己都能察觉。但台下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像一束光稳住了我——我开始试着把‘大学’讲成他们能听懂的憧憬,讲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校园,讲未来的可能性……”

“我站上了统计课、会计课的讲台。讲‘平均发展水平’时,我学着指导老师的样子,把抽象的概念拆成生活里的例子;讲‘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时,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例题,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原来‘教书’从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把知识揉碎了、变成学生能接住的温度——这是讲台教给我们的第一课。”


细节里的成长:被学生教会的事
“实习中的感动,藏在课堂的小细节里。有一次讲不等式组的解集,我在黑板上写解题步骤时,一个女生悄悄递来一张纸巾:‘老师,您手蹭到粉笔灰啦!’还有学生在下课后围过来,举着笔记本问“这个会计分录我写对了吗?’眼睛里的认真让我忽然明白: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认真对待一件事的态度。”

“记得有节课讲‘交易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我们举了收到欠款存入银行”的例子,一个男生突然举手:‘老师,那如果是微信收款呢?也算银行存款吗?’这个问题让我们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补充‘微信收款属于其他货币资金’——是学生的提问,推着我们跳出课本框架,学会用更鲜活的方式连接知识与生活。”

尾声:带着温度继续出发
2025年10月24日,为期两周的第一批实习落下帷幕。实习生培养总结会既是实习征程的温情回眸,更是教育梦想的璀璨续章。



彩蛋:实习学校好评如潮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实习学校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老师们表示,同学们的工作从课堂上拓展到了校园党建活动、课题调研与报告的撰写等更深层次的工作,而且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全方位地感受了真正的中职教师的工作范畴,这是之前教育实习工作从未达到过的领域。老师们向同学们表达了欢迎和感谢。
如今再看这些照片,讲台上的”小老师“从局促到舒展,学生的眼神从好奇到信任,会议室里的憧憬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长。教育从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和学生们一起,在“教”与“学”里互相照亮。
这段实习,让大学生们摸到了“师者”的轮廓——是讲台上的从容,是细节里的温柔,是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变成学生眼里的光。未来的路还长,但此刻的收获,已足够成为他们前行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