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7日晚上7点,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展了“开卷有益阅享经典”2025年第三期读书分享会,23级、24级全体研究生参加。

此次读书分享会由24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刘佳同学主持。首先分享的是23级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张晶晶同学,分享的书目是大卫・麦克莱伦的《理想的力量》,作者大卫・麦克莱伦跳出传统解读框架,从马克思主义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以及这种构想所蕴含的力量入手,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类解放、社会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观念,探讨马克思如何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形成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科学设想。
书中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与现实社会的互动关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想如何在实践中遭遇各种现实问题,以及它又是如何不断促使人们反思社会现状、推动社会变革。例如,书中探讨了在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想对工人运动的引领作用,以及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想如何指导实践并不断被丰富和发展。同时作者着重指出马克思主义理想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启示意义。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诸多如贫富分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凸显等全球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想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向。

第二位分享的同学是23级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万克刚同学,分享的书目是《科学革命的结构》,作者是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该书探讨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科学革命的本质,库恩提出了 “范式”(paradigm)这一核心概念。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包括公认的科学成就、研究方法、基本假设、范例、仪器使用方法等。它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的框架和方向,使得科学研究具有连贯性和可积累性。例如,牛顿力学曾经是物理学的主导范式,它不仅包括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理论成就,还规定了当时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一个特定的范式下,科学家们进行的是常规科学研究。常规科学是基于已有的范式,解决范式内尚未解决的难题,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范式的应用范围。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家们对范式深信不疑,致力于解决范式所设定的问题,就像在一个既定的框架内进行 “解谜” 活动。比如,在牛顿力学范式下,科学家们会研究天体的运动轨迹、物体的碰撞等问题,通过不断地计算和实验来验证和完善理论。
这本书让读者认识到科学发展并非是简单的知识线性积累,而是充满了范式转换的革命性过程。例如,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的经典力学,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每一次科学革命都是对旧有范式的颠覆和新范式的建立,使读者明白科学是在不断的变革中前进的。书中强调科学共同体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科学不仅仅是个体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更是一个集体性的事业。科学共同体的规范、价值观和共识对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地把握科学的本质。这本书也有助于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能会面临类似范式转换的困难,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理解科学概念的演变和科学思维的转变。

第三位分享的同学是24级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李东亮同学,分享的书目是《西方世界的兴起》,作者是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特・托马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他们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所有权理论,对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兴起这一课题进行探讨,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西方世界的兴起得益于西欧发展出了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书中提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关键因素。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能够有效界定和保护产权的经济组织,例如荷兰和英国。这些组织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市场体系,降低了交易成本,鼓励了人们的创新和投资行为,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作者强调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合理的产权制度能够激励人们从事生产性活动,因为它确保了个人能够获得其努力所带来的收益。例如,在英国的圈地运动中,土地产权的明确界定使得土地得以更有效地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最后一位分享的同学是24级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滕肖同学分享的《经济发展理论》,作者是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熊彼特重新定义了静态经济和动态经济,引进经济的循环流转模型。同时,讨论了诸多经济发展的基本现象,指出创新是将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的复杂行为,包括将新商品引入市场、采用新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给来源、实现企业新组织这五种形态。同时他认为资本是企业家实现新组合的杠杆和控制手段。利润是实现创新或生产要素新组合应得的合理报酬,其存在前提是实现创新发展,如此才会有企业家和利润。他将商业循环或经济周期的升降起伏波动,归结于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无时间规律且千差万别。他还提出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存在长、中、短三种周期,分别是长波Ⅰ(产业革命时期)、长波Ⅱ(蒸汽和钢铁时代)、长波Ⅲ(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经济中周期平均约9到10年,短周期平均约40个月。
这本书开创了从创新角度研究经济发展的先河,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对后来的新增长理论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学理论,使经济学对经济发展过程的解释更加全面和深入,促进了经济史、经济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其创新理论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促使政府重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今天的读书分享会即将落下帷幕,我们在四本经典著作的思想长河中畅游,收获颇丰。从《理想的力量》中马克思主义对公平正义社会的不懈追求,到《西方世界的兴起》里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科学范式转换带来的认知飞跃,再到《经济发展理论》中创新驱动经济变革的深刻洞见,每一本书都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不同领域探索真理的大门。这些著作让我们明白,无论是社会理想的构建、制度的演进,还是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背后都离不开思想的力量与创新的勇气。希望大家能将今天汲取的智慧融入生活与学习,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以探索者的姿态,在更多经典著作中追寻思想的光芒,期待下次分享会,我们带着新的感悟与思考,再聚于此,共赴知识盛宴!